(接上篇)
2、石油供给
2019年,全球石油日均产量为9810万桶,略高于2018年9770万桶的日均产量。经合组织成员国的产量增加了(+6.5%、+8300万吨、+190万桶/天),抵消了欧佩克产量下降(-5.3%、-9390万吨、-190万桶/天)的影响。其他地区产量略有增长(+1.0%,+1500万吨, +40 万桶/天)。
全球分区域石油产量
有助于全球石油产量增长的国家如下:美国的产量与2018年的水平相比增长了10.9%,2019年美国仍然是全球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(8亿吨,1850万桶/天),其次是俄罗斯(5.6亿吨,1160万桶/天)和沙特阿拉伯(5.46亿吨,1170万桶/天)。加拿大(2.83亿吨,570万桶/天)和伊拉克(2.34亿吨,480万桶/天),位居前四名和前五名,伊朗的石油产量在2019年下降了29%,中国(2.01亿吨,400万桶/天)取代伊朗成为全球第六大石油生产国。
2008年-2019年全球原油和天然气凝液油前六大生产国
从经合组织的标准来讲,墨西哥和挪威的石油年产量明显下降(分别为-7.0%和5.7%),但远不及美国和加拿大的产量增长(分别为+11%和+5%)。因此,经合组织2019年的石油产量占全球产量的30%,高于前一年的28%。
尽管2018-2019年的产量增幅低于2017-2018年,但美国的产量在2019年达到了新的历史水平。中国的原油产量在过去的十年显著增加的原因,主要是因为二叠纪盆地原油产量的增加,以及2016年以来在墨西哥湾的新项目投产。
经合组织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增长变化
加拿大石油供应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油砂产量持续强劲增长(+5.1%),常规原油和天然气凝析油产量小幅增长,同时受到铁路运力增长的支撑以及现有管道产能的限制。
在经合组织的其他国家,由于新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增加了冷凝液和天然气凝析液的产量,澳大利亚的产量增加(同比增长17%),英国的产量增加(同比增长2.5%),北海地区的产量在2019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。
与2018年相比,北海盆地的总产量在2019年下降了3.0%,这是因为挪威产量的下降超过了英国产量的增长。这是继2015年至2016年的增长之后陆续在第三年下滑,标志着经济又回到了负增长。
除经合组织国家之外,2019年1月欧佩克和一些非欧佩克成员国决定减产后,欧佩克的产量下降了5.3%。2019年9月石油设施遭受袭击后,沙特产量进一步受到干扰,大幅减产(-4.8%)。损失更严重的是伊朗(-29%,原因是受到制裁),以及委内瑞拉的损失(-36%,原因是政治和经济动荡)。这些损失足以抵消伊拉克(增产3.2%)、阿拉伯联合酋长国(增产5.6%)、尼日利亚(增产7.7%)和利比亚(增产12.7%)的强劲增长。
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变化
与1971年相比,2019年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产量份额有所变化。在1971年的欧佩克成员国中,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2019年的石油产量中所占份额大幅增长,而伊拉克、委内瑞拉和利比亚的份额则有所下降。
1971年和2019年欧佩克石油产量及生产结构
在2019年底,经合组织的主要石油产品期末库存为311百万吨,相比2018年底下降了0.7%。总库存量是由经合组织美洲占主导,库存达156吨,同比下降3.2%,主要是在墨西哥(-1.5百万吨)和美国(-4.0百万吨)。
经合组织亚洲、大洋洲和欧洲建立了库存,在2019年底期末库存都保持在7800万吨的收盘水平,相当于分别年增长了0.9%和3.2%。
随着新冠病毒(COVID-19)危机冲击全球石油市场,月度石油数据显示,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期间,由于石油需求减弱,经合组织建立了初级石油产品储备库(+1980万吨)。
经合组织期末初级石油产品储备
2018年,全球炼油产量(不包括液体生物燃料成分)小幅增长0.9%(+3800万吨,+80万桶/天)。
全球炼油产量年变化率
受中国产量增长6.2%的有助于,2018年亚洲炼油产量同比增长2.7%(+5000万吨,+110万桶/天)。2018年,该地区占全球炼油产量的比重从1990年的26%上升到约45%。
2018年,只有经合组织欧洲地区(-1.8%)和非经合组织美洲地区(-4.1%)的炼油产量下降。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,德国减少了94万桶/天(同比减少4.4%),意大利减少了64万桶/天(同比减少4.3%)。在非经合组织美洲地区,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委内瑞拉2018年的炼油产量下降了111万桶/天(同比下降16%)。
尽管非洲是全球上最大的精炼产品净进口国,其炼油产量还不到需求的一半,但与2017年相比,2018年的炼油产量增长了1.8%(+170万吨,+34万桶/天)。这是阿尔及利亚石油公司Sonatrach自2014年以来炼油厂产量首次增长,主要是阿尔及利亚的产量增长(+37万桶/天,同比增长6%),原因是Sonatrach收购了意大利的Augusta炼油厂,以供应其国内市场。
尽管2018年中国炼油产量强劲增长(+6.2%,+3500万吨,+75.1万桶/天),但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炼油商,年增长2.2%(+1800吨,+40.1万桶/天)。因此,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炼油国,其次是俄罗斯联邦、印度和韩国。
2017年-2018年全球主要炼油国家产量
美国的增长是由镏分油产量有助于的,特别是2018年天然气/柴油产量同比增长3.1%。不过,初步数据显示,2019年天然气/柴油产量较2018年略有下降0.6%。
2018年,中国所有油品产量增长强劲,除炼厂气产量增长3.5%外,整体增长6.3%。
2018年全球炼油厂剩余燃料油产量继续下降,但下降速度(-0.7%、-310万吨)低于2017年(-1.6%)。俄罗斯的残余燃料油产量在陆续在三年下降后,在2018年反弹了3.4% (+1.9万吨),保持了全球最大燃料油出口国的地位。
在非经合组织国家,2018年炼油产量向高附加值项目的转变是明显的,与2017年相比,镏分油产量大幅增长3100万吨,其中天然气/柴油(不包括生物燃料)占了75%。
与2018年相比,2019年OECD炼油厂产量略有下降(-0.2%)。经济合作与开展组织亚洲、大洋洲和欧洲地区均出现下降(同比分别下降0.7%和0.9%),主要以法国(-9.2%、-510万吨)和日本(-2.3%、-350万吨)为首。2019年美国炼油厂产量的大幅下降(-1.4%、-1170万吨)被加拿大的强劲增产(+17.5%、+1600 万吨)抵消,导致OECD美洲地区整体同比增长(+0.4%)。
2019年,经合组织炼油厂的大部分产出为汽油/柴油和汽车汽油。然而,其他石油产品的炼油厂产量增长最为强劲,达到12% (+1500万吨)。
尽管经合组织的炼油活动总体上略有下降,但2019年底的成品油期末库存仍为21400万吨,高于2018年底的水平。经合组织的石油储备增加了100万吨,主要是由于经合组织欧洲地区石油产品转移量的大幅增加(+14.7%,+190万吨)。
经合组织期末石油产品库存
文章来源:微信公众号“ LNG罐箱供应链创新联盟”